
陳志(zhi)峰是一位(wei)成(cheng)功的(de)企業(ye)家(jia),在繁忙的(de)工作(zuo)之余(yu),以有限的(de)時(shi)間(jian)創作(zuo)出(chu)眾多優秀的(de)攝(she)影作(zuo)品,其拍(pai)攝(she)的(de)馬與(yu)新疆美(mei)景氣(qi)勢(shi)磅礴,極具視覺沖(chong)擊(ji)力,他對(dui)攝(she)影充滿愛(ai)與(yu)激情,是一位(wei)瘋狂的(de)攝(she)影人。
拿生命在拍照
只要抓起相機,陳志峰就忘記了一切,為拍到不同常人、具有視覺沖擊力的照片,曾多次面臨生命危險。為拍出萬馬奔騰的氣勢,他沖向迎面而來的馬群;為(wei)我(wo)國(guo)申報世界遺(yi)產航拍(pai)(pai)阿爾(er)泰山(shan),動力(li)傘遇氣流從千米高空墜落,被當地官兵搜救出來,滿(man)臉是血,右(you)眼縫了(le)三十(shi)多針;拍(pai)(pai)巴特(te)爾(er)打籃(lan)球,沖著(zhu)撲面而(er)來的運動員(yuan)(yuan)拍(pai)(pai)攝(she)扣籃(lan),被摔下(xia)來球員(yuan)(yuan)重(zhong)(zhong)重(zhong)(zhong)地壓在了(le)身下(xia);為(wei)拍(pai)(pai)攝(she)戰亂中的
越是惡劣的天氣,他越往外跑。比如鷹的這張,當時刮大風、黃沙漫天,別人都躲進了帳篷,他卻頂著大風堅持在戶外拍攝。
(這組照片獲得了2009《影像視覺》全球攝影金獎)
攝影是我的一種生活方式
陳志峰從少年時代就熱愛攝影,當兵回來曾經在新疆的地方小報做過五年半的攝影記者,后來事業有成了,又重新把攝影的愛好拾起來,用相機記錄新疆獨特的山山水水,風土人情。
一般人對土財主的印象是吃喝嫖賭五毒俱全,確實有些人是那樣。陳志峰說自己有更高的追求:“不喝我就拍照片,不嫖我養馬,不賭我就玩油畫,我有8個油畫(hua)展廳,數百(bai)幅的油畫(hua),馬上將擴建到9到10個。”
(拍攝飽受戰亂之苦的阿富汗平(ping)民)
“我永遠不會做攝影家,但攝影一定是我的一種生活方式。這么多年,我拿攝影都是以玩兒的心態,攝影是我忙里偷閑的生活語言。” 就這樣一位以玩兒的心態拍攝,不愿做攝影家的養馬人,在2009年文化部
“攝影師在拍攝的過程
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汗血馬主,陳志峰分別在
“前幾天我在自己的馬場拍了幾個小時,我一頭扎到草料房,拍草料、洗圈、馬和飼養的關系、馬進出圈以及騎士訓馬的過程,一組真實記錄馬場工作的片子就出來了。”
“昨天到了北京,見到了老婆、兒子,見到了我的結拜兄弟、臺灣最大的收藏家許伯夷,然后又去了秀水街。這一天,我帶了一支28-300mm的鏡(jing)頭,記錄了在(zai)北京(jing)的一(yi)天。明天我要(yao)抽空拍兒子的一(yi)天,原來我是沒有記錄生活的這個意識的,現在(zai)要(yao)換一(yi)種方式了” 陳志峰說。這就是真實的陳志峰,一個把攝影融進生活的陳志峰。
攝影人是孤獨的
“攝影人是孤獨的”——這可能是陳志峰最真實的感受。于是,陳志峰召集20個(ge)老攝(she)影(ying)(ying)人,創辦了(le)野馬大畫(hua)幅攝(she)影(ying)(ying)研究(jiu)會(hui)。這(zhe)是一(yi)個(ge)專業的攝(she)影(ying)(ying)團(tuan)體(ti),著(zhu)名攝(she)影(ying)(ying)家李學亮,趙承(cheng)安等都是研究(jiu)會(hui)的會(hui)員。陳志峰(feng)給他們(men)都買(mai)了(le)統(tong)一(yi)的服裝,每年組織一(yi)次活(huo)動,大家一(yi)起談論攝(she)影(ying)(ying),交(jiao)流感情。到今年,大畫(hua)幅攝(she)影(ying)(ying)研究(jiu)會(hui)已經走過了(le)8年。
“趙承安,也是我們大畫幅攝影研究會的成員,陜西人,他是非常優秀的攝影家,出了很多畫冊。2006年3月6日突(tu)然去(qu)世了(le),我就帶著大畫幅攝(she)影研究會(hui)(hui)的(de)會(hui)(hui)員從烏(wu)魯(lu)木齊趕去(qu)送葬,在克(ke)拉(la)瑪(ma)依,我們大畫幅的(de)人去(qu)抬(tai)棺材,將靈(ling)柩(jiu)護(hu)送到烏(wu)魯(lu)木齊,給他開(kai)了(le)個追(zhui)悼會(hui)(hui)。 陳志峰認為,這是對已故攝影人的最好告慰,因為,攝影人是孤獨的。
新疆是個好地方
“新疆曾是古絲綢之路的要道,是土爾扈特東歸之地,是錫伯人西遷之地,是資源大省,有獨特的文化和自然景觀,是攝影人的“天堂”。比如現在去帕米爾高原,一天出來幾組片子跟玩兒一樣,因為昆侖山的自然環境就已經拿下了三分之一的內容,人文又占三分之一,剩下的無非就是對表現形式、切入主題的把控而已! 以前(qian)我(wo)去昆侖山拍6天,可以拿出20個(ge)到30個(ge)專(zhuan)題。在(zai)路上遇到回(hui)峰的,我(wo)待一(yi)個(ge)多小(xiao)時,把回(hui)峰的過程記錄下來,我(wo)配上音(yin)樂,編(bian)成一(yi)個(ge)小(xiao)短片。整個(ge)過程,實際就是在(zai)找(zhao)一(yi)種(zhong)感覺”。
正是這種“感覺”讓陳志峰的攝影作品走進了2010年(nian)上海(hai)世界博覽會(hui)(hui)(EXPO 2010)新疆館(guan),成為當年(nian)整個世博會(hui)(hui)最好的宣傳片之一。
(用14MM定焦拍攝2的人像,當時太陽已經下山了,借著火光拍攝)
醉心于絲綢之路影像
“前幾天,新浪網的嚴志剛給了我一個啟發,使我對歷史老照片著迷了,看得魂牽夢繞,像
“我還要以絲綢之路為主題拍,這個主題挺有意思的,國家的主旋律在這兒,習大大談了一條“路”嘛,這條路有三條分支,構成了一個“帶” ,我們可以設置一個思路,拍攝絲綢之路上的周邊國家,都是游牧民族國家,都有很少見的題材。像
陳志峰是一個真正能夠融入到絲綢之路各國各民族中,同時對攝影如癡如醉癲狂大氣的攝影瘋子!
本文原出(chu)處(chu):2015年1月13日 人民日報旗(qi)下《環球網》